5月6日,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举行。在会上,仅雀巢旗下就有181款产品亮相,其中除了中国消费者所熟悉的雀巢咖啡、惠氏奶粉,维他蛋白产品系列、膳食补充剂产品系列等29款产品均是首次在中国上市。
中国作为雀巢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,对于其业务战略具有重要影响。 受疫情波及,2020年雀巢在中国的销售额约440亿元,同比出现负增长。但今年第一季度雀巢总销售额增长强劲,季度增幅创下十年间新高,而中国市场的增长更是高达两位数。
业绩的回暖,可能与雀巢近年的业务范围调整、产品组合转型有关。就像雀巢首席执行官施奈德所说的,雀巢之所以可以做到连续三年提高有机增长和盈利能力,关键在于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趋势,比如对于雀巢健康科学业务的持续投入。
出售:饮用水+银鹭
有一段时间,“断舍离”的生活方式成为流行的代名词。而作为一家跨国食品巨头,雀巢最近几年的动向似乎表明它也正处于“断舍离”状态——不断剥除非核心/低收入/低增长的业务。
此前,雀巢与青岛啤酒集团达成协议,将雀巢在中国本土的饮用水品牌“大山”、“云南山泉”以及上海、昆明、和天津三家水业务公司的全部股权出售给青岛啤酒集团。
“卖水”不仅发生在中国市场,也发生在北美市场——加拿大的“雀巢优活”水业务同样受到剥离,被出售给Ice River Springs。而“卖水”的最直观原因,则是因为水业务收入下滑。根据雀巢2020年报,其有机增长率为-7%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雀巢保留了旗下具备国际知名度的高端矿泉水品牌。
另一次值得瞩目的业务“减法”则与银鹭品牌有关。雀巢退出银鹭花生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在华业务,由Food Wise有限公司(银鹭食品的创始人陈清水家族控股)接手。兜兜转转近十年,银鹭还是回到了创始人的怀抱。
之前雀巢收购银鹭,缓解了其巨大的资金压力,但银鹭的经营数据始终没有太大起色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被收购期间,银鹭的加工厂和强大的销售网络未用于新产品的生产运营,因此业绩平平。
雀巢方面表示,此次选择与Food Wise交易,一方面考虑到银鹭的业务的平稳过渡,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保证雀巢能够集中精力针对关键领域(婴幼儿营养、咖啡、乳制品和宠物护理等)发力的考量。
可见,雀巢对于业务的“断舍离”不是随意为之,而是在整体转型战略指导下的有计划行动。
投资:婴幼儿辅食+植物性食品
近日,雀巢在青岛莱西部署了一系列投资,涵盖婴幼儿辅食、即饮咖啡、乳制品等业务。其中,嘉宝果泥生产线的建成与投产,标志着莱西工厂成为亚洲首家嘉宝品牌湿产品的生产点。
嘉宝是雀巢旗下专门的婴幼儿辅食品牌,中国婴幼儿食品市场的潜力让雀巢对嘉宝寄予厚望。据统计,2019年我国辅食品类销售额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%,且市场渗透率不到30%,表现远比配方奶粉品类亮眼。
嘉宝的倚仗不仅是莱西工厂,还有之前雀巢投资的哈尔滨双城工厂。双城工厂拥有嘉宝品牌旗下的泡芙系列产品生产线,再加上此次莱西工厂的果泥生产线,两大系列产品都实现了生产本土化,为雀巢布局中国婴幼儿食品市场打下了基础。
婴幼儿辅食领域之外,雀巢对于植物性食品市场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。雀巢花费数亿元在天津投建了植物基产品生产线,并推出“嘉植肴”品牌植物肉,以期抢占中国植物性食品市场。
疫情使得更多消费者加大对个人健康的投入,这加速了植物基食品在中国的发展。根据欧睿国际调查,预计2023年中国素食(包括植物肉、人造肉产品等)市场规模将突破119亿美元。与此同时,目前市面上相关产品数量较少,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。
在国际植物性食品市场,雀巢推出新品牌Wunda——一种以黄豆为主料的牛奶替代品。新产品包含原味、巧克力味和无糖三种类型,首先在欧洲市场试水。据称,它从研发到上市只用了6个月,表明雀巢对于新的消费趋势具有迅捷的反应力和果断的行动力。
可以看出,雀巢在大刀阔斧砍业务时毫不手软,在其重视的领域花起钱来也决不吝啬。
未来:平衡与创新
纵观雀巢近年的业务调整,有人指出,它正在下一盘大棋。
在中国,雀巢这两年的布局堪称“三城记”:在哈尔滨双城建立了奶源基地、奶制品加工厂以及嘉宝泡芙工厂;对天津的投资集中于宠物食品、糖果业务以及植物基产品生产线;青岛莱西工厂主要承接嘉宝果泥项目与即饮咖啡项目。
在国外,仅去年一年,雀巢一边卖出了美国冰淇淋、Herta charcuterie肉制品等业务,一边完成了对于Vital Proteins、Fresh in the United States、Minding Chef、Zenpep、Aimmune Therapeutics等公司股权/业务的收购。还有许多收购已经达成协议,只待执行。
雀巢为什么这么做?按照雀巢CEO施奈德的理解,面对食品市场多变的消费趋势与激烈的品牌竞争,高增长、高利润、高端产品更加值得投资。因此,对于发展空间巨大的婴幼儿辅食、宠物食品、即饮咖啡等领域和销量下滑的平价饮用水等业务,雀巢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。
当然,雀巢的做法并非全无风险。比如对于植物性食品的投入,虽然目前市场看似一片红火,资本也表现出青睐,但是不少消费者对于相应产品的接受程度仍然有限。
对于雀巢而言,如何在“卖”与“买”的战略中把握平衡,并充分利用营养专业知识与消费者反馈数据,发挥数字化能力与本土化创新能力,或许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